发布时间:2020-11-27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2020年11月27日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精彩推荐

图为督查人员在金龙乡头花蓼种植基地回访
“昔日的美丽‘风景’如今成了群众家门口的致富‘良药’,美了环境、鼓了村民腰包。”初冬时走进毕节市织金县金龙乡1000亩头花蓼种植基地,只见几十名村民正在熟练地收割、打包、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几个月前,当县纪委监委督查组第一次到基地时,却发现荒草丛生,头花蓼与其它野花、野草竞相生长……
今年5月初,织金县纪委监委整合派驻纪检监察组、相关内设部门和乡村监督力量,组建6个督查组,由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点,带队深入各乡镇开展产业扶贫项目和就业政策落地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着力发现问题、推动整改,持续护航产业发展,助力农户增收。
“我们基地利用林下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相邻的中坪村联合发展1000亩头花蓼中药材产业,覆盖群众191户868人。”当督查组来到金龙乡头花蓼种植基地了解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时,该基地负责人曾琴在简单介绍项目情况后,向督查组反映了基地用工难题,并表示如果问题不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产业效益和群众收入。
随后,督查组经过进一步走访了解到,综合、中坪两个村的群众有的嫌基地工资低,有的一心只想外出务工等,导致产业因用工不足而发展不起来,部分群众稳定增收也没有门路。
“发展产业是帮助群众脱贫的重要支撑,是解决就业的有效途径。如果产业发展失败,群众就近就业增收也就断了一条路,拿什么巩固脱贫成效?”结合前期疫情对群众外出务工影响实际,督查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立即向金龙乡反馈,要求及时采取措施,破解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难题,坚决消除贫困户返贫风险。
事关脱贫攻坚,问题不容小觑。金龙乡接到督查组问题反馈后,经过分析研判,成立工作组,整合农业服务中心及综合、中坪两个村工作力量,进寨入户走访并召开群众会,给群众讲清就近务工的好处,打消工资难结等疑虑,引导群众积极就近就业增收。
同时,工作组及时与基地负责人沟通协调,引导其适当增加务工工资,提高群众务工的积极性,确保产业实现稳步发展、长远发展。
为确保问题解决,防止扶贫产业成为“烂尾”项目,督查组还整合乡村监督力量,强化日常监督,做到一杆子插到底,问题不解决不放过。。
在督查组及各方努力下,种植基地把务工工资每日从80元提高到100元,工资做到按时结清。群众顾虑消除后,随之到基地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最终获得丰收。
“今年在基地务工已经领到了1万多元的工资,还拿到了3300元的土地流转费......”当县纪委监委督查组到基地开展回访时,综合村贫困户龙丕富高兴地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金龙乡千亩头花蓼种植基地已累计提供就业7000余人次,发放工资80余万元,既有效带动综合、中坪两个村90余户贫困群众务工增收,也带动了当地群众自行发展,头花蓼成了当地群众的致富“良药”。
“下一步,我们将跟进监督、精准监督,督促各级各部门积极履职,推动做好产业发展‘大文章’,为持续抓好脱贫成果巩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驾护航。”织金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毕节市纪委监委)
下一篇: 漠视群众利益就得挨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