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0
来源: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2022年2月9日 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精彩推荐

图为尖山村村民李元艳在“三妹服装厂”工作
大年初八一早,毕节市金海湖新区纪检监察工委驻村干部王邦荣带着工作组的同事在对尖山村“四个不摘”政策情况进行检查后,又前往村里的“三妹服装厂”。
工厂负责人李三妹与王邦荣是老相识了,两人一见面,李三妹就高兴地说:“年刚过,厂里就接到了1000多个订单。”脸上满是喜悦,说罢便带着王邦荣走进厂子。
只见那车间里人头涌动,20多名女工在机器前缝制各式各样的苗族服饰,缝纫机、包边机发出“哒哒哒”的机械声不绝于耳,一片繁忙景象。
几年前,李三妹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二人只能在100平米的住房里制作苗族服饰,产量跟不上销量,微薄的收入远远不够支撑产业发展。
就在夫妻俩创业热情遇冷之时,精准扶贫的好政策犹如旭日暖阳,温暖着他们内心,给他们带来摆脱贫困和产业发展的希望。
2019年7月,王邦荣走村入户了解村民实际情况,当推开李三妹家中房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屋精美绚丽的苗族服饰。再看看李三妹,她望着满屋的服饰,却是愁容满面。
深入交谈后王邦荣得知,李三妹和丈夫在外务工期间学会了制作苗族服饰,二人从中发现商机,决定返乡创业,在家里开起手工作坊。“东西倒是不愁卖,就是家里太小,想增加点机器和人手都没办法。”李三妹无奈地说。
“群众的发展思路不仅符合尖山村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发展实际,自身还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必须下大力气协调解决难题,把群众‘扶上马送一程’。”通过多次实地走访,针对李三妹户因场地受限导致产业发展受阻的情况,王邦荣与村支“两委”商议制定工作方案,决定为李三妹的工厂选址建房。
在给工厂选址的同时,王邦荣还组织工作队成员和村干部一道,动员尖山村村民到李三妹服装厂工作,并组织开展“岗前培训”掌握相应技能,为服装厂用工提供有力保障。很快,在乡政府扶贫办、新区农委等多部门的协调努力下,“三妹服装厂”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
“以前为找不到工作发愁,现在跟着三妹学到了手艺,算得上是厂里的熟练工,每个月能挣四五千,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流水线上,正在制作苗族服饰的李元艳开心地说道。
去年,三妹服装厂的销售额达130多万元,靠着服装生产的小产业李三妹户摘掉了“穷帽”。“厂子能有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离不开干部们的倾心帮助。我会加倍努力,继续扩大产业规模,把苗族特色服装产业做大做强,带出更多‘产业户’。”虎年伊始,李三妹就在服装厂忙得不可开交,她要抓紧时间开工生产,搭上产业致富快车。
如今,在三妹服装厂的辐射带动下,尖山村现已新增3户“家庭作坊式”服装厂,共吸纳周边近50余户就近就业,带领大家共同增收致富。
王邦荣说,看到尖山村苗族同胞们能够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是自己最大的心愿,也是最大的源动力。去年,他主动申请留任尖山村任第一书记。未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坚信尖山村能够走得更远,日子会过得更红火。
(毕节市纪委监委)
链接:http://www.gzdis.gov.cn/show.html?url=system/2022/02/09/0180743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