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要闻 - 
传承 | 扑在前面赢得群众信任

发布时间:2023-08-0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王有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制图:李芸)

漫山遍野的林木随风摇曳、沙沙作响,“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宁夏回族自治区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王有德正收获着第一茬葡萄。虽然退休8年多,但白芨滩的一草一木总让他放不下牵挂,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做更多的事”。

播绿40余载,冲破漫天黄沙。1976年,王有德进入林业系统工作;1985年,他调到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身——白芨滩防沙林场担任副场长,面对的却是一个尴尬的开场——林场生产已多年徘徊不前,职工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三分之二的人要求调走。面对人心涣散的烂摊子,王有德决定先从聚拢人心开始。当时职工看病要开车40公里,都是土路、石子路,“用拖拉机拉下来,肠子都蹾断了”。王有德把自家的、兄妹的、父母的房子全部抵押贷款在县城盖楼房,既解决职工的就医问题,也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

治沙先治穷。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摆脱传统“靠沙吃沙”的僵化思路,王有德在林场推行同工同酬、按劳取酬,发展副业,打破“大锅饭”,实行责任承包制。他顶住重重压力,将全场林业生产任务分解承包到职工手中自己完成,彻底改变过去“造林抚育靠民工,林场工人只带工”的工作方式。他向职工立下三个承诺:职工不富不走、场子不活不走、沙漠不绿不走。说干就干,只要干,就要成。王有德多处筹措资金,带领职工发展养殖,开办果园、饭馆、旅馆、修理厂、砖窑厂等。有了产业,大家增加了收入,看到了希望,造林治沙的工作有了基础。

“宁可掉下10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这是王有德常挂在嘴边的话。关于治沙,王有德总是探索不停、办法很多。上世纪90年代,在不断改良传统治沙手段的基础上,王有德又带领林场职工进行了草方格固沙实验,创造性使用小麦秸秆这种遍布宁夏平原的材料进行固沙。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和封沙育草带……白芨滩“五带一体”的综合治沙模式被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为重点推广模式。守住治沙主业,寻求发展“良方”。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白芨滩走出了一条“以林为主,以副促林,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兴场致富路。如今,白芨滩148万亩的沙漠拥有了超过41%的森林覆盖率,让沙漠从黄河东侧后退了20公里,创造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生命不休,治沙不止。王有德的家距离林场并不远,但他很多时候顾不上回家。常年忙碌让他落下了严重的胃病。上级部门曾想调他去做财政局局长、乡镇党委书记,都被他一一拒绝。“我不能离开。”王有德说,“要赢得群众的信任,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自己扑在前面。”退休后,他创建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治理修复荒滩6000余亩,建设生态防护林3000余亩。目前,他正在规划建设中国最大的沙漠公园。“只要我能干一天,我对治沙、对造林、对生态就追求一天。”在王有德看来,“苦,但是它苦得有乐、苦得踏实、苦得人感觉到非常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