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要闻 - 
经典常谈 | 劳动创造幸福

发布时间:2024-04-0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劳动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劳动联系起来,论证了“劳动创造历史”这一观点。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商品为逻辑起点,辩证批判旧的劳动观,指明“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并从现实的经济生活角度对未来社会的走向进行了理论构想。

劳动创造人本身。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而生产生活本身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其中提到的“人的类特性”即人的本质,“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即劳动,论证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观点。恩格斯则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他还提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可以说,劳动就是人类自身生产和再生产的创造过程。

劳动创造世界。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充分强调了劳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资本论》中,他将建筑师的劳动和蜜蜂的活动进行对比,提出“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劳动者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主动改变外部世界。

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确立了劳动与价值的关系,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他强调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认为一切劳动,一方面是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也即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它形成商品价值;另一方面是具体的有用的劳动,也即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它生产使用价值。

劳动创造幸福。马克思指出:“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从自私自利视角进行劳动的人,无法达到快乐和幸福的至高境界。只有“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才能把幸福带给千百万人。“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是马克思的职业理想宣言,也是他毕生的行动指南。

劳动是通向人的解放的必由之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谈道,“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人们才能够以一个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才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要想实现劳动解放和人的解放,就必须彻底消灭劳动的异化性质,让劳动从“必然劳动”迈向“自由劳动”,成为人们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成为人们每天生活所必需的部分,人人都可以享受平等而自由的劳动,人人都可以通过劳动追求自身价值、享受幸福生活,实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只有自由自觉的劳动才是人类获得幸福的唯一源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全面阐述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劳动思想的理论源泉。抗战时期,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明确将“爱劳动”列为“全体国民的公德”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苦奋斗中,每一步都浸透着亿万劳动群众的辛勤劳作和默默奉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推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凝聚起亿万劳动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功火热时代,奏响劳动之歌,迫切需要新时代劳动者坚定理想信念,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征程上,亿万劳动群众牢记嘱托,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必将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