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7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古人云:“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一种不辱使命的气概、更是一种能力素质的彰显。
1937年1月30日,毛泽东给徐特立写信,祝贺其60岁生日,并对他勇于担当重任的精神高度赞扬:“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而在有些人则只愿意拣轻松事做,遇到担当责任的关头就躲避了。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地学习你的,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
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重要的一条就是看肩膀有没有担当。1939年12月,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批评党内不愿担当、不负责任的现象:“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何谓事不避难?是在困难与艰险面前不屈服的勇气。在革命紧急关头,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总是不避艰险,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挑最重的担子。1936年初,党中央派刘少奇去北方局工作,有同志对他说:你这次去白区,是重返虎穴,任务艰巨呐!他果断回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937年太原失守,华北战事急转直下,聂荣臻临危受命孤悬敌后,开创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华北抗战史上打开了新的一页”。1950年进藏途中,先遣连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关键时刻,连队24名党员站了出来,他们在自身患病的情况下,每人负责一个重病号,艰难翻过海拔5000多米的界山达坂。时任党代表李狄三说:“共产党员就是在党最困难的时候,向党要副担子挑在肩上的人。”可以说,是否有肝胆、勇担当、敢牺牲,是检验党员党性觉悟的“试金石”,也是判断党员胸怀、勇气和境界的“铁标尺”。
所谓事业,须经事才成业。做难事,必有所得。经大事,必有所获。过急事,必增其智。历险事,必练胆识。担重事,必长筋骨。履新事,必积经验。偏远艰苦之地,矛盾集中之处,固然担子重、困难多、情况复杂,但须知“是结也是解”的道理。河南兰考曾遭受风沙、内涝、盐碱严重灾害。1962年12月,党组织派来了焦裕禄,他经过艰苦的调查研究找到了根除“三害”的方法,并总结了“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经验,形势很快得到扭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的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不计个人名利得失,敢做补天之女娲、射日之后羿、填海之精卫,敢于到风不调雨不顺的环境中去打开局面。敢进“矛盾窝”,勇闯“险滩暗流”,多接“烫手山芋”,多一些“热锅上蚂蚁”的体验,在“不舒服”中强筋壮骨,才能提升担当大任的才干能力。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须坚定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奋进决心,不因岗位要求严而轻言放弃,不因工作矛盾多而心生回避,不因任务难度大而自甘退却,敢啃“硬骨头”、勇斗“拦路虎”、甘当“挑山工”、愿做“拓荒牛”,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