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线。这一部署将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到夯实城市宜居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位置,成为检验人民城市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目前,生活性服务业仍面临布局不优、品质不高、动能不足等短板。唯有精准嵌入城市肌理,生活服务方能成为生活中可感可及的小美好。
需求导向有助于实现精准供给。生活服务应以需求为导向,可将大数据分析、社区网格走访与市民热线工单转化为需求捕捉器,建立“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动态需求清单和弹性供给机制,把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服务精准投送到最需要的人群。
空间更新放大规模效益。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腾挪出的“金角银边”可用于建设集社区食堂、家政驿站、托育中心、便民维修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形成小尺度、多业态、一站式的生活场景。
平台赋能增强运行韧性。依托城市数字底座,构建政府开放数据、企业主体运营、行业协会共治的共享平台,实现生活服务要素的线上聚合、线下调度与标准输出。
(摘编自《经济日报》)
上一篇: 延安作风何以制胜?
下一篇: 方圆谈 | 莫存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