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要闻 - 
“十四五”规划应急管理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

发布时间:2025-09-2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从统计数据来看,‘十四五’规划应急管理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部分指标呈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些变化。”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成就。王祥喜说,安全生产方面,2024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8.4%,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降至个位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43.8%,今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还在持续下降。自然灾害方面,主要表现为“三个下降”,即2021年至2024年平均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分别比“十三五”时期下降了31.3%、23%、34.3%。

王祥喜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在理念和实践上的一个重大提升,就是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题、亲自部署,实施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九项重点工程,各级针对防灾减灾救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建成了一批基础性、标志性、骨干性工程,带动我国自然灾害防治水平全面提升。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推进畅通“生命通道”、提高煤炭深部开采安全水平、推动化工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加强民航飞行安全4项重点任务,并且紧盯群众身边风险,深入开展了燃气、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危化品等“一件事”全链条整治,有效堵塞安全漏洞。

在应急处置方面,王祥喜说,目前已建成国家应急指挥总部,与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保持24小时音视频联通,构建起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自然灾害防抗救一体化应对,主动预置应急力量,打好防大灾抢大险总体战。“十四五”时期累计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85次,有效应对四川泸定地震、重庆山火、京津冀特大暴雨洪涝、西藏定日地震、甘肃榆中山洪等重大灾害。此外,中央安排国债资金近600亿元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规模增至近22万人,基本建成了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113支国家安全生产和18支国家工程救援专业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实现规范发展。

“‘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国家消防救援局局长周天说,消防部门对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多业态混合经营等高风险场所,分类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围绕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畅通消防“生命通道”行动,拆改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障碍物1398万处,督改占堵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问题485万处。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一方面严格消防监督执法,消除火灾隐患,另一方面规范消防监督检查,推行便民利民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消防标准规范供给,推动批准发布消防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98项,各地出台消防领域地方标准326项,为精准防控火灾风险提供支撑。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王昆介绍,针对我国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的基本国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每年专门部署防震减灾救灾工作,发改、工信、水利、能源等部门制定回答“大震之问”落实方案,应急部组织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加强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国家消防救援局建强地震专业救援队伍,地震部门滚动研判震情形势,开展重点地区的灾害损失预评估,为地方防灾备灾救灾提供科学依据。我国现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预警系统,新建改建监测站点1.8万余个,重点地区监测能力达到1.0级,对青海门源6.9级、新疆乌什7.1级等地震作出有减灾实效的短期预报;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成使用,秒级预警覆盖重点危险地区90%以上,分钟级烈度速报为抢险救援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