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05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李世杰(1716-1794),字汉三,号云岩,贵州省黔西县人。多次乡试名落孙山,后捐官入仕,仕而后学,学知践行,勤俭公廉,勇承官责,政绩卓著。为官50余年期间,修政令、正法典、饬官风、抑豪强、除墨吏、恤民瘼、治沅湖、夷黄患、葺蓉城……恪尽职守,深受百姓爱戴。乾隆帝称赞他“性本公廉”,百姓称他“李青天”。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李世杰任泰州知州,初到任,就接下前任州官遗留下来的400多件疑案、难案、冤案。当他视察牢狱,目睹囚犯及其亲属喊冤叫屈、以头撞地的悲惨情景,下决心维护国法尊严,为民申冤。于是认真审理积案,亲自调查,每日从清晨忙到深夜。史载“昼夜据案视事”,“不五月而四百余案报结”。江苏巡抚和按察使怀疑他草率从事,派员复查所有案件,竟无一件错判或疏漏。泰州处处能听到李知州公正廉明的颂扬,都称他为“李青天”。
乾隆下江南巡视,李世杰受上司之令安排迎驾等诸多事务,世杰本着“不扰民,不奢华”的原则,把办站迎驾之事办理得井然有序,很得乾隆的赏识。他还借陪驾之机,以对联巧奏皇上,替杭州百姓铲除了人人切齿痛恨的三司八道一批赃官。迎驾南巡成了李世杰仕途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在乾隆心目中留下了勤政廉洁、办事干练、机智灵活的印象。
在任湖南巡抚和两江总督期间,他深入民间调查沿河两岸护堤,筑堤防汛情况,任用能吏,身先士卒奔波于护堤防汛前沿,组织民众筑堤、护堤。并沿堤种植柳树以固堤。黄河泛滥,百万生灵在洪水中漂流、挣扎、呼号,他带领水师兵将在滚滚洪流中救援百姓。一面测量水势,踏勘地形拟订疏流筑堤方案,新筑大堤。在如此浩大的赈灾筑堤防汛工程中,他宵夜旰食,指挥调度有方,在历年防汛护堤上留下辉煌的历史篇章,也因此受到乾隆的嘉奖。
他两任四川总督,明法纪,倡廉政,并且身体力行作出表率,衣食住行分外俭朴,摒除繁琐礼节,惩治贪官污吏,励精图治,使饱受大小金川十数年战乱之苦、经济萧条、国库空虚的四川在几年内恢复了元气,商贸日趋繁荣,国库逐渐充盈,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兴旺的景象。
读书不多的李世杰在为政期间,深感文化知识的重要。因此每到一地做官,都很重视教育。在任镇江知府时,带着捐资创建了“宝晋书院”;任安徽宁池太广道时,又创办了“中江书院”,鼓励百姓送子读书,为国家培养人才。他回乡服母丧期间,看到家乡文化落后,捐资修建“文峰书院”,推动黔西教育文化事业。乾隆五十五年授职兵部尚书,因年多病,数次上疏朝廷,于次年得恩准致仕还乡,还乡后他把养老金大部分都捐献在兴教助学上。
李世杰从一名花钱买得的小吏到封疆大吏,一品重臣,他非科举正途入仕,却能政绩卓著,是因为他每到一地做官,都以民为本,重调查研究,实行一系列顺乎民意、深得民心的治理措施。他恪尽职守,为政清廉,惩腐治贪决不手软。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李世杰因病在黔西逝世。乾隆帝书赐祭文纪念他一生的功绩,称赞他为“精良综事之材”,“重清白爱民之选。苟勤俭以奉,克矢志于冰霜”,“才思敏练、性本公廉”……对他一生为官的政绩德操作了很高的评价。
(谢中林、闵光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