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25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2020年12月25日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精彩推荐

图为乌蒙山回旋略图
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以则河伏击战,是乌蒙山回旋战中的一次著名战斗。此战由贺龙率领红军主力,在今赫章县河镇乡以则河村附近,凭借有利地形成功伏击了国民党追兵樊嵩甫纵队。
1936年2月底,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决定撤离毕节(今七星关),向赫章方向转移。突破七星关后,3月2日,到达野马川并召开野马川会议,分析敌我双方力量,对乌蒙山回旋战进行部署。
会议决定,以赫章为中心,在威宁、赫章、镇雄、彝良、昭通一带与敌周旋,选择有利战机和地点打击和歼灭敌人,向滇东北转移。3月4日,红军到达赫章妈姑、回水塘(今双坪乡回水片)一带后,准备折向南行,往威宁水城方向转移。
然而经过侦查,国民党李觉、郭汝栋两纵队已抢先一步占领了水城至威宁一线,截断了红军南下的道路。这时,后有追兵郝梦龄部,北有敌人樊嵩甫纵队与红军平行前进,并占领红军右侧的朱歪(今朱明镇),西有滇军孙渡把守,包围圈逐渐缩小。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红二、六军团审时度势,采取“声南走北”战略,经双坪、可乐、河镇,向云南奎香方向前进,以便把围堵的敌人北调,寻找回旋的余地,闪开南面的道路。
3月5日,红二军团到达可乐后,分两路翻过舍虎梁子前进,经过河镇乡以则河、恒底,第二日到达云南省彝良县奎香乡奎香、寸田坝、坪地等地休整。红十六师警戒部队与敌人樊嵩甫纵队的二十八师稍有接触后继续前进,其余部队已相继到达彝良奎香。
红军向西北转移的行动,让国民党中央军产生错觉,认为红军必经云南彝良、盐津北渡金沙江。樊嵩甫、郝梦龄、万耀煌3个纵队急忙转向西北进行追踪,川军也派其十三师南出到川、滇边境,向白水江北岸牛街(今云南省彝良县牛街镇)地区防堵。
为了打掉尾追敌人的嚣张气焰,3月7日,红二、六军团决定,由贺龙率领红二军团四师、红六军团十六师、十七师从彝良奎香、寸田坝返回50里,进入山高沟深林密的法冲(现河镇乡所在地)、以则河一带,伏击尾追而来的樊嵩甫二十八师,五师在恒底附近游弋,钳制敌二十八师和东侧敌七十九师李祖白旅。
红军伏击地带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涵盖河镇乡、安乐溪乡、可乐乡三乡交界的毛坝子、苗营、白雨洞、海拉、石落坡、舍虎、荒朗沟、呆摸梁子、江子林、得兔娅口、聂家口子、蒋家河坝、倮衣、飞来石、偏坡等村寨。
3月8日拂晓,当日大雾,樊嵩甫二十八师由可乐沿红六军团行军路线分两路向奎香、寸田坝追击,敌二十八师骑兵连翻过舍虎梁子,进入红四师伏击圈。两个步兵连在聂家口子与红十七师的一线伏兵碰在一起,战斗意外打响。
红军兵分三路,从左、中、右三面包抄敌人。敌人急退苗营(今新营),红军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右路红军从岩脚、石落坡、毛坝子、荒朗沟向苗营之敌进攻;中路红军由呆摸梁子、江子林、得兔垭口包围苗营,并打击蒋家河坝之敌;左路红军负责掩护主力红军截阻敌人。
战斗持续10多个小时,全歼樊嵩甫部队二十八师侦察连和一个步兵连,缴获大量的武器弹药,俘数十名,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让敌人不敢轻易冒进,为红二、六军团修整和转移赢得了时间。(毕节市纪委监委)
链接:http://www.gzdis.gov.cn/show.html?url=system/2020/12/25/0178015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