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 
砥砺奋进新征程 笃行实干建新功 | 2023年毕节市组织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3-20

来源: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2023年,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对毕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三大主题,锚定四大战略定位,深入实施固本行动,不断加强六型干部队伍建设,推动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毕节实践新篇章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抓实政治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思想是本,行动是形,本正则形立。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认真履行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责,把“学思想”贯穿始终,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重点措施,推动全市1088家单位、1.29万个党组织、24.42万名党员参加主题教育,领导干部下基层开展宣讲1474(场)次,调研发现问题4147个,解决问题3479个,化解信访积案705件。全市党员干部政治得到历练、思想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升、作风得到改进,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图片

市委常委会暨市级领导班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

干部教育培训有力有效。坚持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培训贯通融合,促进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提升。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利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建设毕节示范区学习大讲堂等培训党员干部14.2万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深入挖掘红军长征在毕节的红色历史、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的典型案例等,提升打造赫章海雀、黔西化屋、七星关绝壁天渠等现场教学基地(点)32个,着力提升现场教学水平。加强履职能力培训,举办域外能力提升班27期、培训干部1356人次;举办专题讲座32期,带动全市培训各级干部10.27万人次。

政治监督更加从严从实。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严格落实“开班第一课”“必修课”等制度。强化政治监督和政治督查,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突出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毕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贯彻,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023年对全市123家单位政治生态进行分析研判。组织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深入30家单位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加大对不担当不作为干部惩治力度。

坚持选贤任能,建强干部队伍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持续锻造堪当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重任的“六型干部”队伍。

制度机制更加完善。着眼干部队伍建设长远发展和现实需要,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六型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固本行动”深入实施的意见》及《关于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新时代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等4个配套文件,统筹做好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制定《毕节市“三考三强六挂钩”综合考评工作方案》,推动“考人”“考事”紧密结合。

图片

威宁县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企业园区、田间地头、项目基地等生产生活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情。

选人用人更加科学。突出政治素质考察这个重中之重,依托毕节“智慧组工·干部云”平台,全面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数字档案,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深化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专项调研,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库,着力选拔一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硬的优秀干部走上重要岗位,各级领导班子结构持续优化、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

干部培养更加有力。坚持把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一线作为培养干部的最好课堂,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干部到重大项目、重要产业、重点工作和应急处突“火线”、经济发展“一线”、乡村振兴“前线”等急难险重和关键吃劲岗位磨砺,让干部在实践中砥砺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聚焦抓源头抓培养,统筹抓好公务员招录工作,新录用公务员(含选调生)、人民警察717名。

严密组织体系,夯实基层基础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严格落实省委“1+7”文件精神,以市委“党建五项行动”为抓手,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组建驻村工作队2160个,轮换选派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6480名。持续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1073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储备后备力量7962名。深化“组团式”帮扶,推动470名科技特派员围绕“12+3”农业产业发展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持续推进村党组织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全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达4.92亿元。全市6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图片

黔西市谷里镇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运营模式发展竹荪、圣女果、羊肚菌等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迈上新台阶。深化市、县、街道、社区四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推动600余名市、县、街道领导干部联系包保街道、社区、网格。持续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专及以上学历社区工作者1200余名。深化“双报到”活动,2.5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物业党建联建进一步夯实。创新开展“党群服务毕须办·社区好管家”工作,大力推行城市社区“五观”工作法和“五化促五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建工作法。

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出台《毕节“暖新”行动“十到位”》《关于理顺和完善全市园区非公党建工作管理体制的方案》,市县“两新”工委及行业主管部门联系“两新”组织党组织491个。通过实施“建联管服”一体化举措,摸排“两新”组织12.3万家,纳入台账管理4173家,建立党组织1514个,选派党建指导员399名,“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98.19%、99.24%。

同时,注重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统筹推进机关、国企、学校、公立医院等党建工作。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桑榆红驿站”党建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聚焦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高地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深入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线,打造人力资源开发毕节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更加坚实。

持续优化人才格局。统筹落实省委优化整合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指导意见,持续抓好招才引智体制机制“1+3”改革,全职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646名,“银龄计划”引进医疗专家79名,“双招双引”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665名,“揭榜挂帅”项目引进人才26名。面向全国引进能源领域专业人才134名,助力毕节“富矿精开”。扎实开展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发生可喜变化,全市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更加凸显。

图片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杨海松教授在织金县人民医院为患者实施手术。

拓展人才培育渠道。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人力资源开发“1+2”文件精神,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全力推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资源,创新实施“骨干培育工程”,建立高层次专家人才“1+N”导师帮带机制,授牌专家工作室9个,培育学员111名。加强“毕节鲁班”“毕节织工”“毕节乡厨”“毕节康护”“毕节农技”品牌培育,举办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统筹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25万人次,培育“毕节工匠”7.55万人,开展高级工评价7476人,499人通过社会工作考试,切实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效能不断显现。

深耕人才发展沃土。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建立人才政策跟踪落实机制和人才满意度测评机制,收集解决人才反馈问题100余个。将市级人才经费预算提高到3000万元,审核兑现各类津补贴2300余万元。评选市管专家50名、拔尖人才97名。健全完善“人才之家”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积极解决好人才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全面营造人才向心、安心、归心的良好环境,让人才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品质、内心有归属,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不断优化。

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扬帆再起航。2024年,全市组织系统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组织部长会议部署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担当、更硬的作风,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切实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保障毕节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