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建立工作机制规范监督执纪工作
发布时间:2017-06-01
来源:毕节市纪委信息中心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今年以来,纳雍县纪委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为引领,建立监督执纪、审查、安全等九个工作机制,从执纪程序、纪律规矩、责任担当、审查审理、监督管理、案件质量方面严格规范监督执纪工作。
建立预案机制,系紧执纪审查“周密弦”。审查前,进行周密思考谋划部署,制定“一案一周全”前置机制,明确执纪监督责任领导、执纪审查“出征”领导、审查组长、审查组成员、执纪监督人员,拟定应急预案、处置措施、应对办法。审查中,明晰人员定位、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各履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合作,形成团队合力效应,共同走好“一桌棋”。审查结束后,做好“一案一总结”工作。
建立程序机制,把好执纪工作“有序关”。严格按照“问题受理、初核、拟立案、审查、审理、终结”的程序进行执纪审查工作。对经初核反映不实、查无实据的党员干部予以澄清,让其清清白白做人、放开手脚大胆干事,做好本职业务工作。对经初核确实存在违纪行为的党员干部,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印证进行立案审查,对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24字方针及时审理终结,让每一件案子都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建立补短机制,咬耳扯袖防患“小漏洞”。工作源于疏忽,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抓早抓小,咬耳扯袖,打好“补丁”,防止执纪审查中的“小任性”扩展成“大瑕疵”,防止习以为常出错的“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一律将审查人员不规范的“小动作”、“大动作”、“不中听”的言辞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律将口无遮栏不经意地传播“案情广告”的积习锁进制度的条文中,一律把欲想擅离职守、打磕睡、玩手机、做与工作无关的成规陋习规避在“萌芽”状态。
建立主办机制,落实执纪审查“负责制”。实行执纪审查主办人负责制,承办案件的室主任、纪工委书记、民生监督组长、乡镇纪委书记为执纪审查主办人,对案件查办、安全、保密工作全面负责,对审查组成员进行日常教育和管理,负责指导审查组长拟定审查谈话方案、外查方案,监督审查人员使用专用电脑、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进行办案,向审查人员打好招呼、不得携带案卷材料走亲访友,督促每件案子快查快结、优质高效,跟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的办理结果。
建立监督机制,推进全程监督“常态化”。执纪监督主体为案管人员及分管领导,对执纪审查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监督依规依矩办案,发现执纪审查中不规范的行为,及时报告、处置、制止或纠正。监督案件承办室、纪工委、乡镇纪委对案件线索进行逐件编号登记、建立管理台账,保障数据信息齐全完好,定期对办案全程录像进行备份,随时对谈话室隐患进行排查。监督线索处置、立案审查“两为主”的落实。监督回避制度的执行,对与审查对象有回避关系、利害关系的审查、审理人员,提醒其回避。对引用处分条文不适格的情形或处分结论畸轻、畸重等进行监督提醒。
同时,还建立了线索分流处置办理、执纪审查安全设施保障、谈话室使用管理“三位一体”等机制
(纳雍县 卢锦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