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文|涵养三种精神 厚植“三种情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学习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

发布时间:2021-06-27

来源:毕节市纪委监委网站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涵养三种精神 厚植“三种情怀”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学习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

市纪委市监委参加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征文一等奖作品)  

作者:李国洪

(织金县纪委县监委)


       百年奋斗,初心弥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在党中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汲取知识的力量,勇于担当,接力奋斗,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自身坚定理想信念的“压舱石”,忠诚履职尽责的“源动力”,强化自身建设的“助推器”,做到在思想认识上再深一层、政治自觉上再上一层、履行职能职责上再进一层。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涵养“初心如磐”的“红船精神”,厚植“我将无我”的“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创造美好幸福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100年的风雨兼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他们以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走好了新时代的长征路。他们怀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干出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中国从贫弱衰败走向振兴繁荣的伟大转折。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奋力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篇章。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说道:“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翻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第一页是小小的红船,它承载着时代的重担。而如今百年已过,曾经的小小红船成长为劈波斩浪的巨轮。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所取得的历史成就,都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怕牺牲、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他们有保家卫国、戍守边疆的赤子初心;有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追梦圆梦的铮铮誓言;有甘于平凡、扎根基层的英雄礼赞。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大庆精神,再到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家国的“无我”精神,无不成为我们持续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都是追梦人。党员干部的梦,是舍身奉献、以民为本的大我大道。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在监督执纪中认真研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纪检监察史,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不断修炼自我,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思践悟中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砥砺家国情怀,时时沉淀到“无我”之境中去,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当中去,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切实负起肩上的公权职责,担起人民的福祉重任,扎实抓好监督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见真见效。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涵养“俯首为牛”的“奉献精神”,厚植“亲民爱民”的“为民情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明确指出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在各族人民群众的心里,只有根基扎得越深,执政基础才能越牢固。中国共产党百年的风雨兼程中,无论是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都始终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行为选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始终做到与人民心手相牵、同舟共济。踏过了一个又一个险滩,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点,迈过了一道又一道坎坷,赢得了人民群众生活的高质量,取得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应得、病有良医、住有安居、老有颐养、弱有强扶的非凡成就。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关键阶段。伴随着脱贫攻坚等一个个惠民富民政策的出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让他们从物质文化生活中不断集聚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甘愿为人民俯身为牛,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取得的结果。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从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的无私奉献精神,到孔繁森“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爱民精神,再到黄文秀“用生命赴使命、用行动践行诺言”的为民精神。都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永远扎根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彰显人格力量,弘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对毕节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扬践行好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在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围绕目标争第一、工作创一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以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俯首为牛”、俯身为民的情怀。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涵养“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厚植“攻坚克难”的“拼搏情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一个家庭不能少,一个人不能少。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将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

       从2013年到2020年,8年的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根据资料记载,在这8年的脱贫攻坚战中,习近平总书记曾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连续5年审定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结果,连续7年在全国扶贫日期间出席重要活动或作出重要指示,连续7年在新年贺词中强调脱贫攻坚,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了20多个贫困村,深入贫困家庭访贫问苦,倾听贫困群众意见建议,了解扶贫脱贫需求,极大鼓舞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全国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的6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588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成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首眺望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来走过的路,每一步都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每一个脚印都记载着风雨沧桑。纪检监察干部要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不断涵养自身“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厚植好越是艰难越向前的“事业情怀”,以“舍我其谁”的气魄做新时代的“劲草”“真金”,不断地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从中不断汲取“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和“敢于刀刃向内”的革命精神,善于在工作中啃“硬骨头”,善接“烫手山芋”,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在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中,用“实干家”的精气神推动“十四五”规划宏伟蓝图落地生根。

       岁月铭记奋斗的艰辛,百年党史资政育人。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兼程,是一盏照亮我们前行的明灯,也是一股涵养我们的清泉,更是催促我们前进的号角。纪检监察干部要积极借助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在全省开展“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为契机,认真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仔细解读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码”,做努力奔跑的韶华“追梦人”、攻坚克难的“拓荒者”、精益求精的“良工匠”,持续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镌刻新时代华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