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0
来源:贵州日报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才贵因在经济普查工作中履责不力,造成该县存在填报统计数据不实、违反统计制度规定等问题,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大过处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侬光洲因该单位违纪问题多次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日前,贵州省纪委监委通报4起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被问责的典型案例,再次敲响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的警钟。
今年以来,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字当头、权责统一,聚焦“关键少数”、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问题导向、规范问责程序,通过精准问责倒逼全省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激励全省党员干部知规明矩,干事创业。截至5月,全省共有59个党组织、492名党员领导干部被问责,106人被给予党纪处分。
在精准规范上下功夫
——把问责的板子打准打实
“拍脑袋”问责、凑数式问责,问责对下不对上,问副职、下级责任多,问主官、上级责任少等,是一些地方问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前不久,在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移交问题责任追究工作中,贵州某地存在不同县市问责尺度不平衡,问责多名基层干部,市级主管部门相关责任人履职情况未予核查等问题。省纪委监委在进行综合研判后,通过对该问题提级督办,及时纠正该地错误的问责导向和方式,在对该地市级党政一把手进行约谈的同时,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工作建议,督促该地认真梳理整改问责工作中存在的尺度不一、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不符合问责条件的干部从名单中去除。
“问责是一把利器,用好了可以充分发挥警示作用,但如果问责泛化简单化,不仅救不了人、治不了病,还会影响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要想把问责的板子打准打实,必须严格规范程序,对问责走形式、不精准等问题及时纠正。
为严格规范用好问责利器,贵州省纪委监委制定出台《贵州省纪委省监委机关问责工作流程》,明确问责的启动、核查、决定以及成果运用等一般性程序,并进一步明确问责中不同机关和部门的权限及分工,厘清工作职责和工作关系,加入综合平衡、集体会商、审核把关等环节,避免问责泛化、简单化,确保精准问责。
在具体实践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构建室(组)分工明晰、相互协作的问责工作机制,明确由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问责事项的综合统筹、跟踪督办,案件监督管理室、监督检查室等部门分别负责问题线索受理分办、调查核实及问责实施等。
问责调查过程中,各部门通过集体研判会商,仔细分析责任落实情况、实际工作情况、具体细节情形等,推动问责落实落细落准;问责实施过程中,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6个要件,把好问责尺度,精准运用免责或减轻问责措施……
“问责问什么,问责条例中有明确规定,怎么能把追究直接责任的当成问责的?”近日,在某县纪委常委会上,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当面指出了该县问责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原来,该县某乡镇在对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中,乡镇整改主要负责人、扶贫工作站站长廖某不仅不重视,还直接复制、照搬照抄县级整改方案,搞敷衍整改、虚假整改,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然而本应被追究直接责任的廖某却被乡镇纪委当作问责案件处理并上报,被县纪委监委发现并予以纠正。
同样,今年6月,某县在开展脱贫专项监督检查中,针对该县某部门帮扶工作中信息核实不精准、走访帮扶工作不到位等问题,监督检查组在没有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的情况下,就直接提出对涉及的某单位负责人郭某进行问责,给予其诫勉谈话处理。
对此,县纪委监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规范,在经过综合分析和集体研究,并开展深入调查后发现,郭某虽然负领导责任,但问题反馈后,郭某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安排人员立即整改,并未造成严重后果。最终,郭某受到提醒谈话处理。
“严肃问责,决不能谁说问责就问责,想怎么问责就怎么问责。”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要负责同志说,只有严格问责程序,以纪法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不随意、任性,才能更好地将问责的板子打准打实。
扭住“关键少数”
——以问责推动责任层层压实
“从江县加勉乡党委原书记杨德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职不力、工作作风不严,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去年以来,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相继通报了多起脱贫攻坚工作不力不实典型问题。其中,杨德云在脱贫攻坚中履职不力、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在当地引发极大震动。
经查,杨德云政治站位不高,对脱贫攻坚工作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工作敷衍塞责,在他的影响下,加勉乡党委政府工作人员整体上作风漂浮、执行力低下、工作节奏慢,先后有3名党政班子成员和1名副科级非领导干部因违纪问题被立案审查,10名农村党员、村干部因违纪问题受到纪律处分。
“以杨德云为典型的部分干部积习了许多不良风气,存在畏难情绪、作风漂浮、工作不实,必须刮骨疗毒促进转变。”黔东南州纪委监委与从江县纪委监委迅速采取措施,启动问责机制。杨德云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问责要问到关键处,既要打痛人、更要打对人。”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同志说,当前脱贫攻坚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任何在贯彻落实上打折扣的行为,都必须严肃处理。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冲刺阶段,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围绕挂牌督战工作任务,紧盯“关键少数”,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聚焦贯彻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将各级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监察组)的主要负责人作为问责重点,加大对失职失责行为的查处力度,发挥压力层层传导的杠杆效应,以“外在压力”砥砺政治担当。
针对少数市县党委抓脱贫攻坚力度不够、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不力等问题,省纪委监委派出专项督查组,由委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点,对9个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3个剩余贫困人口过万的县(区)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督导,着力发现和纠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搞数字脱贫、表面文章等行为,督促处理一批弄虚作假、作风不实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问责只是手段,负责才是目的。今年以来,全省共有162名党员领导干部因脱贫攻坚履责不力被问责,其中党政一把手44人,占问责总人数的27%。通过严肃问责,推动各级党组织和职能部门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坚决落实中央纪委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切实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此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将问责与巡视巡察、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对日常监督发现的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等问题及时处置。如在对十二届省委第一至第六轮巡视整改监督检查中,全省共问责2个党组织、88名干部;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移交责任追究问题,全省共对201名责任人员实施追责问责。
突出问责实效
——写好“后半篇文章”
“我们对12家脱贫攻坚业务部门开展财政扶贫资金重点督查,对101家单位财政廉政风险点、内控机制制度履行情况开展督查……”日前,三都水族自治县财政局向该县纪委监委报告了监察建议书的最新整改情况。
这份监察建议书源于两名“一把手”的问责案件。2019年7月,三都水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查处了该县县直机关工委原工作员蒋良臣挪用公款案,时任该单位的两名主要负责人潘某某、韦某某因负领导责任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针对该案暴露出的财务监管不力、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县纪委监委督促县直机关工委开展“一案一整改”,深入查找制度漏洞,同时发出监察建议书,要求县财政局举一反三,加强对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审批的监督管理,针对风险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完善监督制度。
为强化问责效果,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建立问责整改跟踪管理台账,强化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针对处置问责事项过程中发现被问责地区、单位存在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督促被问责地区、单位举一反三,深入开展“一案一整改”,全面摸排地方和部门政治生态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一个一个领域、一个一个现象、一个一个难题的整治,促进当地政治生态进一步好起来。
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问责工作始终,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精准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4条原则,贯通使用教育回访等制度机制,防止“一问了之”。
今年初,因对村集体产业发展没有充分调研,对产业项目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集体资产闲置和浪费,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某村村委会主任高某受到问责,被通报批评。
“虽然我也有责任,但我也是想为老百姓谋点实事。”被问责后,高某深感“委屈”,思想和情绪上产生了波动,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县纪委监委了解情况后,及时对高某开展回访教育,与他交心谈心,帮其找准“病根”、卸下思想“包袱”。谈话后,高某认真查找自身的不足,一改往日消极低落的状态,带领群众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工作成绩得到干部和群众的认可。
“问责只是手段,目的在于唤醒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在压实责任、激励担当的同时,体现关心关爱,保护干事创业积极性,确保问责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
从案例看问责|防止问责泛化滥用
项目资金“躺在账上睡觉”,缘何有的干部被“打板子”,有的却被免责?
事情还得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牂牁镇实施的百香果、芒果种植等移民产业项目说起。
2015年,省财政厅、省移民局下拨1800万元资金,用于帮助牂牁镇库区移民搬迁群众发展移民产业项目,其中包含百香果、芒果种植等6个子项目,共涉及1500余户6300余人。
2019年5月,六枝特区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牂牁镇移民产业项目实施进展缓慢,部分产业项目资金未及时拨付。接到问题反映后,六枝特区纪委监委立即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核实。
经查,牂牁镇移民产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项目实施主体变更,相关单位重新修订项目实施方案,6个子项目又调整为7个子项目,牂牁镇未及时完善项目相关手续,造成200余万元项目资金“躺在账上睡大觉”,部分产业却因资金未及时拨付,实施缓慢。
“特区移民局重视不够,具体工作压得不实,业务指导力度不够,跟踪督促不力,未指导好牂牁镇及时完善项目相关手续……”
“牂牁镇对项目更多停留在安排部署上,组织调度不到位,重实施轻管理;相关手续不完善,导致工程进度、资金拨付缓慢……”
经六枝特区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责令特区移民局、牂牁镇党委政府向六枝特区党委政府作出书面检讨。由特区移民局指导牂牁镇及时完善报账资料,据实拨付剩余项目资金。同时,为提醒教育、纠偏改错,特区纪委监委对特区移民局分管副局长贾某,牂牁镇副镇长邓某某进行提醒谈话,对特区移民局后扶中心负责人龚某某、牂牁镇移民站负责人周某某进行诫勉谈话。
“我将加强跟踪、调度和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谈话后,贾某等四人也立下“军令状”,签下“承诺书”。
问责不可泛化、滥用。牂牁镇人大主席邓某在分管该项目期间,项目有序推进。邓某多次与实施企业沟通,重新修改实施方案,与实施企业签订第二次合作框架协议,两次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请求明确产业实施主体、资金入股分红模式和资金退出机制……经集体研究,鉴于邓某分管期间尽职到位,予以免责。
随后,特区纪委监委督促特区移民局和牂牁镇强化跟踪调度,及时完善手续,据时拨付项目资金,产业项目稳步实施。
如今,牂牁镇百香果已扩种至2500亩,芒果种植等产业发展喜人,成为当地移民搬迁就业增收的支撑产业之一。
“问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也是规范权力、督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只有精准问责,才能及时教育挽救党员干部,才能激发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促使党员干部真正扛鼎担责、担当作为,达到良好的政治、纪法和社会效果。”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从案例看问责|回访教育让“跌倒干部”重振精神
“一个镇的事情那么多,我实在是安排不过来,事故不是我直接造成的。”不久前,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的黑猪养殖扶贫项目出现动物疫情,项目效益大打折扣,时任普安镇镇长的杨某某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管理不到位,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受到诫勉谈话处理。杨某某收到诫勉书后,心情很沮丧,感觉自己前途无望。
了解到该情况后,县纪委监委调查组人员向分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同时深入普安镇,听取干部群众对其工作评价,全面掌握杨某某思想动态、工作表现等详细情况,从其犯错原因着手,制定回访方案,力求解开杨某某思想上的“疙瘩”。
“希望你能正确认识到组织对你的帮助,积极改正错误,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回访中,调查组与杨某某交心谈心,帮他找准“病根”,卸下思想“包袱”。在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下,杨某某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随后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带领干部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带活乡村旅游,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以前以为被问责后自己的前途就毁了,没想到组织不计前嫌地关心我、肯定我,我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后来,杨某某因脱贫攻坚工作业绩突出,在影响期结束后被组织提拔到另一个镇担任党委书记。
“问责是手段,压实责任、激励担当才是目的。”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把从严问责与关心爱护相结合,既努力做到责任分明、边界清晰、有理有据,又帮助知错改错的干部重整旗鼓。
在具体工作中,三都水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明确在受处分干部处分(处理)影响期满前一个月启动回访工作,由2名以上纪检监察干部,通过面对面开展座谈和零距离交流的方式开展回访。同时,还通过认真填写《回访登记表》、建立教育回访工作档案等方式,将回访情况作为问责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以适当提出处分解除或延期的建议。
此外,三都水族自治县纪委监委还通过与被问责对象所在单位领导和党组织交换意见等方式,了解被回访人的思想动态、工作表现、生活现状等情况,准确掌握被回访人员对问题错误的整改情况,帮助其加深对问责的认识和理解,消除思想顾虑,激发其改过自新的内生动力。
“多角度了解被问责对象的工作、生活状态,从侧面体现出我们的问责是否精准、是否让人信服。”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不该问责,谁该受问责,如何问责,问责到何种程度等都要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如果简单粗暴、缺乏精准,不仅会伤害同志感情,结果也难以服众。
“问责唤醒责任意识,回访激发担当精神,对于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最后总攻歼灭战的重要阶段尤为重要。”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结合“一案一整改”工作,进一步深化回访教育,切实做到既打“板子”又开“方子”,既体现执纪监督的“力度”,又体现组织关爱的“温度”。
上一篇: 习近平赴宁夏考察调研
下一篇: 习近平在银川考察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