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03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编者按:执纪者说 | “三不”一体全力保障“两江”决战决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黔东南州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一当前头等大事,积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聚焦从江县、榕江县“两江”最后贫困堡垒,一体“三不”强力推进正风反腐,为“两江”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具体工作中,黔东南州纪委监委坚持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立足全力保障、全程护航目标导向,积极探索“三不”贯通融合有效途径,在持续抓好14个县(市)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监督检查的同时,分别组建工作专班进驻“两江”,实行常态化、近距离、全天候驻点监督护航“两江”决战决胜,切实提升监督跟进的及时性、全程性、全面性,确保各类问题发现早、处置快。
坚持问题导向,差异化监督执纪问责。州纪委监委坚持把监督的重点放在正风肃纪上,采取明察暗访、全面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实地到乡镇、部门、村、项目点开展监督检查,以执行最严格的政治纪律、战时纪律,迅速推动“两江”上下实现了思想紧起来、行动快起来、纪律严起来、作风硬起来。
坚持全面从严、严在日常。州纪委监委坚持条块结合,强化地方、部门“双监督”,切实加强对县乡党委政府履行脱贫攻坚属地责任、主体责任以及职能部门履行行业主管责任、工作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共同负责、一体担责。对发生系统性、普遍性问题,坚持以下看上、一律倒查责任,树立党政同责、部门与县(市)同责的鲜明导向,真正以严格的监督执纪执法增强制度规定约束刚性、倒逼担当尽责,让党员干部从害怕被查处的“不敢”走向敬畏党纪国法的“不敢”。
坚持惩治共进,在强化严厉惩处的同时,黔东南州加强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等发现问题的综合研判和案件溯源分析,特别是注重充分运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政治监督活页建设、干部廉政档案建设等成果,坚持从具体问题入手,用好用活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相关单位围绕授权、用权、控权等环节,抽丝剥茧查找根源,查漏补缺建章立制,破立并举深化改革,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例如,州纪委监委督促指导从江县针对原县委书记张广渊严重违纪违法案开展“一案一整改”工作,从江县委举一反三建立完善《从江县委职责要点和底线清单》《从江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八个必须八个严禁”规定》等机制制度,不断压缩腐败和作风问题滋生空间。坚持抓点带面、以面促点。近两年来,黔东南州还坚持从实践中来、从问题中来,抓整体全面、盯“两江”重点,聚焦扶贫领域推动各级各部门制定出台“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民生资金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完善运行好“扶贫民生领域监督系统”建立“水利民生实物数据库”“新农合廉洁防火墙”等电子监督平台,进一步强化扶贫项目资金全程跟踪监督,健全完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基层监督和重点领域监督制度机制,推动形成不断完备的制度体系、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让党员干部因制度约束而“不能”。与此同时,黔东南州还充分发挥警示教育和廉政教育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不断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让党员干部因理想信念坚定而“不想”。
通过组织召开扶贫领域违纪违法典型问题警示教育大会,以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主题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近年查处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并编发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汇编,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做实同级同类警示教育,切实让党员干部受到警醒、引以为戒。
在州纪委监委示范带动和压力传导下,从江县纪委监委抓住典型案件持续强化通报曝光,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责、以案促教,促进全县党员干部持续保持攻坚状态。榕江县纪委监委利用近年来查处的扶贫领域典型案件,制作《利剑惩蝇腐》警示教育片,接受警示教育达1397 人次。
此外,黔东南州纪委监委在突出将案例资源充分转化为警示教育资源的同时,注重挖掘黔东南州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蕴涵的廉政元素,在凯里学院建设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启动从江县占里村民族契约文化精华挖掘和廉政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厚植“不想”的思想根基,大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着力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范围上营造起勤廉核心价值和文化导向,为决战决胜“两江”脱贫攻坚,夺取全州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提供坚强保障。(黔东南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 范省伟)
监督手记 | 紧扣“三不”开展审查调查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一定做一名崇德精术、博医济世的白衣天使……” 去年11月,遵义市桐梓县卫生健康局针对某乡镇卫生院原院长杨某违纪违法案召开警示教育大会,100多名医疗卫生系统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会上,我作为专案组工作人员,现场通报了杨某处分决定,对杨某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现场剖析。会后不到一周时间里,就有3名乡镇卫生院院长先后到县纪委监委主动交待收受药品供应商回扣问题,并上缴了违纪所得。
这个案件之所以取得良好的震慑作用和警示效果,源自于我们在审查调查过程中坚持“三不”一体推进,注重以案促改、以案促建,推动医疗卫生系统党风政风的转变。
在留置初期,杨某抵触心理非常强烈,要么装病回避讯问,要么开口就谈业绩、谈资历,抱着功大于过的错误认识和不承认便不会有事的侥幸心理始终不愿配合,案情进展十分缓慢。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立即转换办案思路,结合杨某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心理素质,以及讯问期间表情的细微变化再次召开研判会,把亲情感化作为案件突破口,在引导杨某学习党纪国法和先进典型,重温医生入职宣言,唤醒其从医初心的同时,对杨某家庭动态进行全方位走访了解,掌握最新家庭情况,力争从亲情上感化、教育上精准发力,让其尽早迷途知返,争取主动。
“我庄严宣誓,自觉维护医学职业的真诚、高尚与荣耀,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当我们引导杨某重温医生入职誓言时,他表情中透露着悔意,杨某一改先前的抗拒态度,如实交待了全部违纪违法事实。
原来,杨某当了卫生院院长后,开始也告诫自己要守好底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吃请的觥筹交错和与商人的称兄道弟中迷失了自我,越陷越深,昔日医术精湛受人尊崇的“白衣天使”腐化堕落为今日的阶下囚。
惩治干部不是最终目的,标本兼治挽救干部才是关键。要做好治病救人这篇大文章,必须坚持“三不”统筹联动、一体推进。在严厉惩治形成不敢腐震慑的同时,我们坚持个案剖析与系统研判相统一,结合近年来日常监督、案件查处、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等情况对医疗卫生系统政治生态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深挖案发根源,查找制度漏洞,找准病灶向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下达纪律检查建议书,督促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举一反三抓整改,强化建章立制,扎牢“不能腐”的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
同时,派驻纪检监察组围绕医疗物品采购审批、补助发放等关键环节,强化对县医保局、县卫生健康局等部门的日常监督,以约谈提醒等方式,推动“关键少数”履职尽责,并督促主管部门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警示教育,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觉悟,使“不想腐”的自觉入脑入心。此外,为进一步掌握医疗卫生系统政治生态状况,县纪委监委同步整合巡察力量,对县医保局、25个乡镇(街道)卫生院、3家县级医疗机构开展全覆盖巡察,对县卫生健康局开展巡察“回头看”。
通过各项监督的统筹发力,对问题线索的深挖彻查,督促整改问题11个,建立完善制度2项;督促县卫生健康局排查廉政风险点12个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7项,切实达到了查处一个案件整治一个系统的纪法效果。
杨某案的成功办理,让我深切体会到,“三不”机制是一个系统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有协同谋划、一体推进,才能发挥出标本兼治的功效。(遵义市桐梓县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 杨远松)
监督故事 | “三不”统筹联动 增强总体效果
今年6月,安顺市组织召开全市公安系统警示教育大会,通报该市普定县公安局党委原书记、局长陈某某,紫云自治县公安局党委原副书记、政委赵某等一批公安系统系列腐败和黑恶势力“保护伞”案件。警示教育大会结束后,一场专项整治随即拉开帷幕,经过为期两个半月有力、有序的整改工作,有效推动公安局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进一步肃清腐败余毒、净化政治生态。
今年以来,安顺市纪委监委坚持把以案促改作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重要一环,放到全局中来部署,坚持“三不”统筹联动,不断深化标本兼治,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想明白了,逃避终究不是办法,与其整日担惊受怕,还不如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安顺市公安系统“一案一整改”警示教育大会召开后,先后有9名党员干部来到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争取组织从宽处理。
主动投案的背后,是安顺市纪委监委坚持反腐高压态势的一以贯之、不敢腐氛围的持续浓厚。系列腐败案件发生后,安顺市纪委监委始终坚持惩治这一手不放松,聚焦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巡察整改等工作,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和行业及“关键少数”,对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中持续强化不敢、知止氛围。今年以来,全市共立案917件,党纪政务处分334人,其中,县处级干部7人。
“作为政治机关,查办案件要善于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用理想信念和党的政策教育转化审查调查对象,使其真心认错悔错改错,在‘不敢腐’中激发‘不想腐’。”安顺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普定县公安局党委原书记、局长陈某某在接受审查调查时不愿开口、不如实交代,专案组的同志带着他重温入党志愿书,耐心地宣讲党的政策,从不同侧面给他摆事实、讲道理,最终使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该对象写下忏悔书之余,还见人见事地剖析了当地的政治生态。
“从查处的案件来看,违纪违法问题发生,往往不是偶然的,一些人本来思想上已有‘漏洞’,再加上制度和监督也有‘漏洞’,就难保不出事情。”基于公安系统存在的问题,安顺市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案件的同时,注意挖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督促相关单位拿出切实方案,填缺补漏,将不敢腐和不能腐贯通。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制度不执行,其危害比没有制度更大。安顺市纪委监委查处的某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在任职期间视制度为“摆设”,用个人决定代替组织决策。久而久之,单位制度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沦为“稻草人”。
腐败案件的代价不能白付,针对典型案件暴露出来的制度漏洞和监督“死角”“盲区”,市纪委监委坚持用好用活纪律检查建议书和监察建议书,督促市公安局围绕授权、用权、控权等环节,查漏补缺、建章立制。同时,组织党风政风监督室及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从被审查调查对象自身腐化堕落的轨迹中查找制度原因,督促案发单位查找廉政风险点,提出针对性制度整改建议。截至目前,全市公安系统共清理规章制度227个,废止84个,修改完善13个,新出台《党建设工作“四级”责任清单》《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等22个工作制度。
推进“不能腐”的过程中,安顺市还坚持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查处违纪违法人员同时,通过常态化开展提醒谈话,抓早抓小,让制度约束力更加深入人心。
“制度刚性约束差,导致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问题频发……”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五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深入分析公安系列腐败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后,派驻纪检监察组督促市公安局采取分层分级方式,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逐一对班子成员、班子成员对联系县区“一把手”和分管部门进行提醒谈话,重点了解党风廉政建设和管理重点人员等情况,共排查问题和风险点310个,并督促案发单位兑现整改承诺,推动制度执行,倒逼“两个责任”履行到位。
“从内心当中感觉到‘痛’,工作以来还是第一次参加如此‘真刀真枪’的民主生活会。”谈到不久前结束的“一案一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安顺市普定县委一名县委常委如此感慨。
“用身边人、身边事作为案例,通过深入查摆,在增强‘不想腐’意识的同时,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和‘不能腐’的约束。”安顺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安顺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同步深挖剖析思想、责任、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源,案件查办后,在案发单位召开“一案一整改”警示教育大会和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把反面典型跌入违纪违法深渊的教训说深说透,让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和触动。
在具体工作中,安顺市纪委监委综合巡视巡察、审查调查、监督检查、派驻监督情况,对全市公安系统政治生态进行分析研判,聚焦部分党员干部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问题,深入开展“一案一整改”。同时,将警示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强化“不能腐”的制度约束,安顺市还将整改内容纳入巡察监督、派驻监督、日常监督工作重点,督促市公安局党委制定《关于严格执行党员工作时间之外政治言行“六条二十个不准”》,并向全市公安机关全体民警家属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3000余份,共同筑牢反腐倡廉底线。
“三不”内在一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安顺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同向发力,实现标本兼治、迎来海晏河清,以真改彻改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