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头条 - 
回望2020∣正风反腐故事三个变化背后的纪检监察实践

发布时间:2021-01-13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开栏的话: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回望2020,这是乘风破浪、务实笃行的一年,更是激浊扬清、正气充盈的一年。一年来,全省纪检监察工作继续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果不断巩固,向善向上的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开设“回望2020”专栏,通过市(州)亮点工作、正风反腐故事、重点工作盘点等系列专题,回顾总结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和十二届省纪委四次全会部署要求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2021年1月11日起,继“市(州)亮点工作”后,“正风反腐故事”专题聚焦2020年纪检监察重点工作、典型实例、工作成效,以及推动破解的难题、促进实现的愿望、工作带来的变化等,分别以一个数字、一个故事、一个变化或一个期望为引导语,请干部群众讲述自己亲历或身边的正风反腐故事,敬请关心关注。

变化1:从“有错”到“有为”

2020年初,因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不力导致多名干部因违纪问题受到处分,凯里市龙场镇党委书记王某某被问责,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受到处分后,王某某一时有了思想包袱,干事提不起精神。

“执纪到位,也要关爱到位。”凯里市纪委监委了解情况后,从消除思想障碍入手,及时对王某某开展回访教育,与他交心谈心,帮其打开心结,卸下思想“包袱”。

“受到处分后,没想到组织依然关心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王某某认真查找自身的不足,一改往日消极的状态,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工作成绩得到干部和群众的认可。

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是更好促进事业发展。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是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凝聚党心民心,必须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激励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2020年,十二届省纪委四次全会明确指出,既严厉惩治又有利于稳定,既合乎民心民意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不断提高治理腐败效能。省纪委监委在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同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把加强监督和正向激励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执纪执法理念,坚持尽职免责、失职追责,因人因事施策,精准运用容错纠错、澄清正名、以案促改、回访教育等举措,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收官之年、大疫之年,更需要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奋力攻坚。省纪委监委制定出台工作方案和监督提示,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以强监督促强监管”的工作要求和关心爱护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一线人员的工作导向结合起来,把加强监督和正向激励结合起来,既严肃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问题,又旗帜鲜明鼓励干部在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中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变化2:作风之变就在身边

“过去处理一个违章,要区里、市里来回跑好几趟才能办成,现在好了,通过提前拿票预约,在市政务大厅服务窗口,处理违章不到十分钟就办好了!”毕节市七星关区出租车驾驶员潘师傅在办理违章时,高兴地按下“满意键”。

“以前每到年末就要加班加点准备年终迎检资料,自从考核方式改进后,能有更多时间服务群众了。”遵义市务川自治县大坪街道干部甘加勇介绍,通过优化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制度,督查考核以工作成效为主,更加注重日常监督,强化日常工作考核,改变了以往以“资料为主”“扎堆检查”的考核模式。

……

干部群众谈到变化的背后,是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推进,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持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的有力缩影。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年、脱贫攻坚决战年。省纪委省监委坚持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纳入全面从严治党大局,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作为一个整体同步推进、同向发力。通过下发工作通知和监督提示,明确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查处、推动整改。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从讲政治高度持续加大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度,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深化治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及变相发文开会、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同时,着眼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对作风建设有关制度进行“体检”,推动制度建设“回头看”,列出更具体、操作性更强的正负面清单,使作风建设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

变化3:从3小时到10分钟

位于云贵交界牛栏江峡谷中的威宁自治县海拉镇元木组,是被深壑阻隔的“山中孤岛”。这里山高坡陡、峡谷纵横,几十户人家散落在陡峭的山腰上,不通路、不通水,山下便是奔腾不息的牛栏江,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每天凌晨5点,元木组村民邹大鹏就要叫醒熟睡中的儿子邹明顾,胡乱吃点东西后就送到村口与其他孩子汇合。孩子们结伴打着手电筒,摸黑跋涉3个小时的山路,赶到隔江相望的云南省会泽县矿山镇小学上学。

其实,早在2018年,元木组就被列为地质灾害区纳入整体搬迁进城计划,但部分村民却因担心进城后福利保障、就业以及子女上学等问题,迟迟不愿意搬迁,导致整体搬迁的工作就此搁置,孩子们依然每天摸黑上学。

威宁自治县纪委监委在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中发现相关问题后,立即开展大排查,逐户了解群众不愿搬迁的原因,分类建立问题台账并向县、乡有关部门反馈。同时,充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督促就业、民政、教育等部门对照问题台账,点对点、面对面地一户一户帮群众解决问题,彻底消除了群众搬迁的后顾之忧,村民们这才安心地搬进了城。

如今,搬迁到县城安置小区的邹大鹏进入扶贫车间工作,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儿子邹明顾被安排到威宁第七小学上学,以前3个小时的上学路,如今缩短为10分钟。

从3小时到10分钟,数字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发力,也离不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扎实有效的监督保障。

十二届省纪委四次全会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挂牌督战工作,坚持“督、战”一体推进,同时间赛跑、与贫困较量,以实际行动护民生、促脱贫。”

一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扣“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要求,既盯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立足职能职责,下沉一线、靠前监督,督促不折不扣执行到位,又着眼规范提高,督促联系监督地区、部门查找体制机制制度原因,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通过“督”“战”结合,聚焦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健全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机制,为推动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保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