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2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加强调研指导,有针对性地督导相关地方和单位抓好学习教育,是帮助推动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更好解决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
学习教育期间,省委先后派出8个督导组,对21个地方和单位开展指导督导。市(州)县(区)组建各级督导组,有针对性地督促指导有关地方和单位抓好学习教育。
省级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着力加强督促指导,派出36个调研组开展5轮调研,对省级183家参学单位及88个县(市、区)进行调研指导,着力摸清情况、传导压力、解决问题。
从开展集中学习座谈到深入基层调研全覆盖,从动真碰硬查摆问题到分层次分领域建立台账,从现场督促整改整治到推动建章立制……各督导组、调研组以点上突破牵引带动面上学习教育成效整体提升,实现“动静最小、压力到位、成效明显”,切实推动全省学习教育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一线走访调研 精准把脉开方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涉及单位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如何才能督在点子上、导在要害处?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督”在症结上、“导”在关键处的前提。
省级层面学习教育工作专班成立4个工作小组分别联系相关地区和省直单位,实行“一对一”全覆盖联络服务,先后向160余家省直单位“一对一”反馈查摆问题清单、集中整治台账中的问题。
8个省委督导组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民生热线、网络平台等渠道,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剥茧抽丝、解剖麻雀,找准病根症结,拿出破解难题的具体举措办法。
问题病灶在哪里?一线党员群众的感受最真切。省委第三督导组进驻正安县后,与市、县两级同题共答,三级协同对全县20个镇乡(街道)、80个县直各单位开展调研;对10家重点单位进行全程跟踪督导。
省委第一督导组一改“听汇报、查资料”的传统模式,直奔基层、直插一线,与县级工作专班深度融合,建立省县联合督导联席会议机制,推动从江县把“四下基层”融入“鼓楼议事”实践,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共同组建3个联合督导组,深入20个乡镇(街道)、73个县直部门,开展鼓楼议事活动2100次,解决群众诉求1202个。
“督导不能当‘外人’,要当‘自己人’,与基层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省委第六督导组结合3家被督导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通过查阅审核资料、出席和列席重要会议等,先后80余次到下属单位调研、与150余人个别谈话,广泛听取意见,集中督导发现331个重点问题。
…………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各督导组、调研组深入一线、顺藤摸瓜、分类指导,结合不同层级、地区、领域、行业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靶向施治,切实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下沉现场办公 推动真查实改
近日,黔东南州从江县加鸠镇政府会议室内一场特别的“诸葛会”正热烈进行。
省委第一督导组和县级专班的同志们,与镇领导班子围坐一堂,聚焦“违规吃喝”这个老问题,逐项分析风险点。“不是来挑刺,而是来帮我们排雷的。”加鸠镇党委书记深有感触地说,“督导组帮我们建立的‘三查三改’制度,让公务接待有了‘明白账’,干部心里有了‘戒尺’。”
各督导组坚持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紧紧围绕聚力用劲整治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侵害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发挥“利剑”作用,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现场办公,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推动督导、调研的地方和单位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政治生态得到新净化。
“以前去县城透析,得早晨6点搭车,来回车费60块,现在镇上要建血透室,以后走路就能去了。”近日,黔南州贵定县摆谷村尿毒症患者陈某发出感慨,省委第八督导组进驻黔南以来,通过精准督导与深入调研双向发力,引导全州广大党员干部从“学理论”到“见行动”,真正做到了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解民忧、转作风、促发展的实际行动,学出了“精气神”,干出了“新气象”。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省委第二督导组督促黔西南州坚持开门教育,迈开步子“走出去”,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坐坐群众的“小马扎”,通过“12345”热线反馈、信访接待等方式,共同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7043件,办理农村“三资”领域民生实事15件,追回集体资金1845.46万元。
省委第四督导组在强化调研指导的同时,督导省教育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大数据管理局加强下沉调研,督导3家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党委(党组)会、警示教育会等方式,向干部职工通报领导班子问题台账集中整治进展情况,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家单位共收到机关干部和群众代表意见建议19条,提出整改措施14条,推动问题整改10个。
与督导前相比,被督导地方和单位领导班子查摆问题数增长82.51%、班子成员查摆问题数增长126.69%,纳入集中整治问题数增长97.96%。截至目前,被督导地方和单位平均集中整治销号率达80.15%。
着眼标本兼治 坚持常态长效
利剑出鞘,既要刺破问题病灶,更要斩断落实梗阻。
各督导组督促相关地方和单位坚持“当下改”与“立长久”相结合,认真总结和用好学习教育的经验做法,针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突出问题以及集中整治实际成效,深挖问题根源,补齐制度短板,堵塞监管漏洞,健全和落实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
以“点上破题”推动“系统治理”,省委第五督导组坚持问题导向,督促省交通厅修订完善“三查六治”长效工作机制,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问题排查与治理体系,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控的制度篱笆进一步扎紧筑牢;指导省卫健委聚焦关键领域、找准切口、强化源头防腐治理,推动构建并完善覆盖关键领域的“1+N”制度体系。
着力构建“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省委第七督导组指导贵州师范大学制定《贵州师范大学教学设备设施管理与使用办法》,明确教务处“日常巡查、应急维修、监督指导”职责、学院“专属管理、常态检查、及时上报”责任,以制度筑牢教学设备长效保障防线。
各督导组督促指导有关地方和单位狠抓制度执行,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防止出现“破窗效应”。截至目前,被督导的地方和单位累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3779项,其中新建制度2184项,修订完善制度159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