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5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我心存侥幸、利欲熏心,把手伸向乡村振兴项目资金……”近日,在铜仁市万山区人民法院公开庭审现场,万山区财政局某街道分局原局长杨某悔恨不已。
此前,万山区纪委监委发现并查实杨某利用工作便利,虚报套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等问题。最终,杨某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因犯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等方面突出问题治理。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关工作部署,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部署,省纪委监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在全省开展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促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和查、改、治一体推进,坚决纠治和查处截留挪用、侵占套骗乡村振兴资金等腐败问题,纵深推进乡村振兴资金领域整治。
深入开展全面排查,从源头防范资金“跑冒滴漏”。省纪委监委督促省、市、县、乡四级相关部门全面排查乡村振兴项目资金、财政惠农惠民补贴资金、粤黔东西部协作资金、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监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针对性提出对策措施,加强跨部门联合监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今年以来,全省共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4776个,清缴追回资金1.38亿元。
贵阳市纪委监委聚焦资产闲置、项目立项不精准重复建设、频繁调项造成资金损失等突出问题开展拉网式排查。针对监督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问题清单、整改措施、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销号管理。今年以来,截至7月底,发现并推动整改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问题305个。
黔东南州纪委监委联合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组织州县乡三级紧盯资金被侵占挪用、截留私分、项目闲置低效、财务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开展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针对性提出对策措施,加强跨部门联合监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
强化案件查办,严肃查处腐败问题。省纪委监委坚持以资金流向为“切口”,督促相关责任单位紧盯乡村振兴资金使用全流程,围绕乡村振兴项目立项审批、项目实施管理、资金使用成效、资产后续管护等关键环节,找准以权谋私、“蝇贪蚁腐”问题产生的特征规律及症结所在,严肃查处插手项目、虚报冒领、优亲厚友、截留挪用、贪污侵占资金等腐败问题。截至目前,全省共查处乡村振兴资金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905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255人,移送监察机关105人,推动返还群众财物7.11亿元。
毕节市金沙县纪委监委灵活运用“纪检监察监督+行业部门监管”联动模式,联合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紧盯项目审批立项、资金拨付流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等关键环节,通过入户走访、核查台账、现场查验等方式,着力查找不担当不作为、吃拿卡要、利益输送等责任、作风、腐败问题。今年1至7月,立案67件67人,党纪政务处分41人。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省纪委监委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整治,紧盯近年来中央和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支付,督促市县及时拨付到位,同时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子账户,防止挤占挪用资金等问题发生。严格把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关,加大投入和管护力度,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虚报假报、乱选址乱设计、违规招投标、工程质量不达标以及投入使用效益低等问题,严肃查处背后的“责风腐”问题。
黔西南州普安县纪委监委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监督重点,统筹“室组地”力量,联合审计、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对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开展监督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共同会商制定解决方案、细化整改措施、压实整改责任、逐项整改销号,形成“实地监督+问题反馈+整改回访”的监督闭环机制。截至8月中旬,全县33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建成高标准农田9.93万亩,惠及群众3.7万户。
贵阳市开阳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农业农村局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乱选址乱设计、虚报假报、违规招投标、工程质量不达标、设施管护不到位以及资金拨付不到位6个方面突出问题,对全县2019年以来中央、省级和市财政补助资金立项建设的68个项目开展排查,发现问题39个,推动办成民生实事18件。
既“治当下”,又“管长远”。针对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发现的共性问题,督促党委政府、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乡村振兴领域制度机制,用制度成果巩固治理成果。目前,省级层面修订印发粤黔东西部协作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机制9个,指导市县优化资金管理制度27个,让乡村振兴资金在“制度笼子”里规范运行。(作者:马红梅)
工作体悟
精准监督护航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资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毕节市纪委监委立足全市乡村振兴资金量大面广、涉及部门行业多等具体实际,强化精准监督推进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确保惠民利民政策落实到位。
紧盯责任明确监督方向。细化梳理各级各部门在资金管理使用等各环节的具体责任,督促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确保监督方向不偏。重点压实财政、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单位责任,推动通过大数据比对、交叉检查、实地排查等方式,对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等进行全面起底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聚焦重点找准监督切口。将项目立项审批、项目实施管理、资金使用成效、资产后续管护等关键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深化靶向监督;紧盯关键地区、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畅通群众反映渠道,梳理汇总日常监督、巡视巡察、审计监督、财会监督、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发现问题,加强系统分析深挖问题背后的“责风腐”,以点带面、精准发力提升监督质效。
办案开道形成有力震慑。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发现问题线索从严查处,综合运用以案挖案、数据比对等方式拓宽案源,深挖彻查贪污侵占、骗取套取、截留挪用项目资金,违规插手项目招投标及建设、验收时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截至目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问题线索1617件,处分596人,移送检察机关13人。
查治贯通推动健全机制。深化以案促改促治,用查处的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特别是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基层党员干部深化以案示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提高应对廉洁风险的意识能力,严守廉洁底线。针对案件暴露出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制度机制存在的漏洞短板弱项,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单位加强调查研究,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从源头上推动资金使用监管更加规范高效。(毕节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 余天志)
地方实践
毕节威宁:深化整治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
“某镇对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发包给村集体合作社实施的产业路项目存在违规转包情况……”近日,在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调度会上,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现场通报相关问题。
今年以来,威宁自治县纪委监委聚焦财政惠农惠民补贴、乡村振兴项目、东西部协作、乡镇财政等各类资金使用监管关键环节,专项整治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贪污侵占等行为,以及失职失责、监管不力等腐败和作风问题。
具体工作中,县纪委监委深化运用“片区协作+职能部门”协同监督模式,联合财政、农业农村、发改等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实地走访、访谈座谈等方式深入全县41个乡镇(街道),对项目审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工程验收等情况开展“拉网式”清理排查,发现问题74个。同时,选取资金密集、项目集中的乡镇作为监督重点,从巡察、财政、农业农村、审计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成立4个攻坚突击小组开展为期2个月的驻点监督,深挖彻查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背后的“责风腐”。
此外,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纪巡”融合、“纪审”联动核查优势,将巡察和审计重点延伸至乡村振兴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等关键环节,分级分类开展重点巡察、专项审计,并健全信息通报、定期会商等机制,在发现问题、线索移送、问题整改、结果反馈、成果运用等环节同向发力,确保整治效果。
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通过列席会议、面对面督导、制发工作提示单等方式,动态跟踪问题整改销号。对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截留挪用、私分收益等问题线索建立台账,采取领导包案、重点督办、提级办理等方式深挖彻查,强力推进案件查办工作。今年以来截至7月,共立案110人,党纪政务处分65人,留置5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挽回经济损失378万余元,其中返还群众资金23万余元。(通讯员 张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