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图片新闻 - 
毕节市委书记:对为官不为、尸位素餐者敢于亮剑

发布时间:2015-05-18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图为毕节市委书记陈志刚为全市干部上“三严三实”专题党课

 

  要建立起一套制度机制,使践行“三严三实”、整治“ 为官不为”、深化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真正实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实与不实不一样,让老老实实干事的人无限光荣、让平平庸庸当官的人无地自容。”

  建立作风教育机制,引导干部“为官应为”。要通过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党校、行政学院专题培训、各部门内部业务培训等各种方式,强化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培训,通过补足精神之“钙”,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定“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价值取向,坚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信念,恪守“甘当公仆、勤于奉献”的为民情怀,树立“官无政绩便是过、爱干就是德、善干就是能、多干就是勤、干好就是绩”的从政标准。

  建立作风督查机制,督促干部“为官必为”。要建立开放式、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张开执纪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检查这张大网,通过集中检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实现监督检查的常态化和制度化。要注重内部督查与社会监督相结合,通过采取公开投诉热线、设置意见箱、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方式,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和信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核实后迅速处理并及时公布。要创新督促方式,让群众主动参与进来,定期组织“电视问政”,将督查出来的存在为官不为现象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请上“被问者席”,让群众亲自质问,以此倒逼政府部门立行立改,让“为官不为”干部无处遁形。

  建立作风考核机制,激励干部“为官有为”。要健全完善干部绩效考核奖惩体系,把定量与定性、动态与静态、内部和外部、日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评价干部作风。要坚持把“裁判权”交给群众,让管理服务对象来监督管理者,使“不作为”的人和事充分曝露出来。要建立领导干部政绩档案,将考核结果记入领导干部政绩档案,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好考核工作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杠杆作用,克服“干好干坏、优劣不分”的现实难题,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努力营造干实事、比实绩、求实效的良好氛围,切实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就要有为,为官就要为民”的用人导向。要学习借鉴和探索建立干部交流制度、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更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建立作风问责机制,警示干部“为官作为”。要突出问题导向,以对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不到位、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措施不扎实、对群众来访来信敷衍塞责、对承担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不落实等为重点,进一步对“为官不为”的情形作更为具体的界定,对问责对象、方式、程序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视情节采取批评教育、局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责令公开检讨或公开道歉、停职检查、调离岗位、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免职、降职、辞退等方式进行问责。涉嫌违纪违法的,依规依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追究法律责任,坚决对庸官、懒官出重拳、下猛药。要严格实行“一案双查”,在追究当事人责任的同时,对监管不力的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一并追究责任。要严查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者,严查对群众的诉求推三阻四者,对该作为却不作为的干部严肃处理,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坚决撤换。对那些为官不为、尸位素餐者,敢于亮剑,态度坚决,发现一起、问责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要通过对违纪违规者的问责,对为官不为者的问责,对发生问题的地方、部门领导班子和“一把手”的问责,真正“问”出正气,“问”出干劲,“问”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摘自5月16日毕节市委书记陈志刚在“三严三实”专题党课上的讲话。(毕节市纪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