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7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有了这块‘菜园子’,我这颗想回去的心算是‘稳’住了。”家住毕节市赫章县金银山街道的搬迁群众岳玉兴正在“微田园”基地里摘菜。
“微田园”的出现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密不可分。作为赫章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金银山街道拥有来自26个乡镇的1万多名搬迁群众,他们大多来自深山区、石山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为了让搬迁群众“安身”且“安心”,金银山街道纪工委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跟进监督,采取随机抽查与实地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情况,促进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有活力。
走出大山,搬进新居,虽然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保留着在故土“扛锄头、握镰刀”的习惯。街道纪工委走访时了解到,很多群众想在城里捣鼓一个“菜园子”,闲暇时浇浇水、除除草,拔两棵自种的新鲜蔬菜尝尝鲜,回味“田园生活”。
如何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记得住“乡愁”?在金银山街道纪工委的督促下,金银山街道党工委针对走访中群众反映的诉求,认真研究谋划、积极对接资金支持、开展实地考察后,启动实施“微田园”项目。通过流转安置点附近闲置土地,规划设计出785块“菜园子”,让500余户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回味“乡愁”,既安居又安心。与此同时,金银山街道纪工委对“微田园”项目实施情况、资金拨付、工程进度等内容全程监督。
此外,金银山街道还将“党建+积分”的模式融入“微田园”项目管理。针对种植规范、管理良好的家庭给予积分奖励,并根据积分情况减免相应土地租金;对管理不善、造成荒废的,扣减相应积分并收回土地,以“奖励+减免”的方式有效激发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让搬迁群众实现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能创收增收。
“据估算,通过季节轮作、精耕细作,‘微田园’每亩产值可达20000余元,100平方米的田园就能满足一家人日常生活所需,节余部分可销往金银山街道‘积分超市’或城区市场。”该县金银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微田园”项目建成后,金银山街道纪工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对租地、运行模式、管理办法制定、搬迁群众缴纳租地费用管理、考核积分加减等工作加强监督检查,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加强租地程序、租金缴纳等定期公开公示工作,坚决防止“微田园”成为优亲厚友、截留挪用等问题滋生的“土壤”,确保“微田园”成为搬迁群众的“暖心田”。
“接下来将围绕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等内容加强监督检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银山街道纪工委书记刘廷文说。
(毕节市纪委监委)